钢结构件的防火方法主要有涂料保护、防火板保护、混凝土保护、柔性卷材保护、无机纤维保护、结构内通水冷却保护等。其中,涂刷防火涂料施工方便、重量轻、成本低、不受构件几何形状限制,应用范围最广,效率最高。
要使钢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其目的就是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提高到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防止钢结构在火灾中迅速升温发生形变塌落,其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如采用绝热、耐火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降低热量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强度变弱的时间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其原理是一致的。防火涂料就是一种近年来比较先进的防火技术措施。
钢结构防火保护的原理是采用绝热或吸热的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降低热量向钢材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和强度减弱的时间。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定义为施涂于建筑物及构筑的钢结构表面,能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以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涂料。目前,国内外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有基体树脂、催化剂、成碳剂、发泡剂等组成。
基体树脂与其它组分配伍,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既保证了涂料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各种使用功能,又能在火焰灼烧或高温条件下具有难燃性和优良的膨胀发泡性能。通常情况下,丙烯酸树脂防火涂料的炭化层质量较高,故通常采用丙烯酸树脂作为主成膜物,并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涂料的整体效果。
催化剂是一种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出磷酸的物质,分解出的酸使多元醇脱水,从而使之形成不易燃的三维空间结构的炭化层。通常,磷酸三聚氰胺的水溶性较聚磷酸胺小,且兼具催化和发泡双重功效,目前主要选用磷酸三聚氰胺为催化剂。
成碳剂是涂层在高温下形成不易燃三维空间结构的泡沫碳化层的物质基础,对泡沫炭化层起骨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架作用。成碳剂在分解温度上要和催化剂相匹配,当采用聚磷酸胺作催化剂时就应用热稳定性高的含高碳多羟基化合物作成碳剂,如季戊四醇、二戊季醇超薄型防火涂料用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厂房屋架上已达十几年之久,仍可正常使用。但其缺点是施工时气味大、涂层易老化,淀粉等。使用淀粉做成碳剂,涂层的耐水性问题不易解决,而二季戊四醇由于其价格原因,在国内也很少使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季戊四醇作为防火涂料的成碳剂。
膨胀型防火涂料只有在发泡剂的作用下,才能在高温火焰下产生膨胀层。发泡剂遇火分解并释放出氨、水、二氧化碳、卤化氢等不燃性气体,使涂层在到达软化点的情况下发泡膨胀,形成海绵状结构。
由于厚型防火涂料存在自重大,装饰性差,因此只能应用在某些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室外钢结构。广泛应用的是薄型和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特别是超薄型。此两类涂料所使用的主要原料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和季戊四醇均耐水性不良,存在随着环境、时间等溶出、分解、降解和老化等问题,因此,此类涂料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防火性能有所下降,而目前还没有找出一种评定防火涂料耐久性的方法。检测报告所给出的耐火极限是涂料涂后保养1至2个月的检验结果,但火灾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火灾可能是在涂料涂后的1年,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也可能在涂后的10年发生,因此膨胀型防火涂料最主要的就是耐久性问题。
目前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遇火有可能释放出氨、HCN、卤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溴等有毒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超过了人体忍受极限,便会对未逃离火场的人员以及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国内多数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大,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不高,有部分企业还处于手工作坊式在操作,不少产品的配方工艺大同小异,对专用于防火涂料的原料研究不够,对原材料的检测、控制不够,生产过程的检测手段不全,施工设备有待改进提高,与防锈漆的配套性也不能进行严格的检验。
钢结构防火涂料作为一类功能性涂料,其性能主要有理化和耐火两方面组成。同样耐火极限的防火涂料因其应用环境不同、受火类型不同,对基材的保护作用也就不同。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对同种防火涂料只规定一种涂层厚度的检验报告,而实际工程中由于钢梁、钢柱、钢楼板规范所要求的耐火极限各不相同,例如室内厚度为2mm的超薄型防火涂料检测报告出具耐火极限为1.5h,实际工程要求钢梁、钢板、钢柱耐火极限分别为1.5h、1.0h、2.0h。对钢板、钢柱应采用何种厚度的防火涂料进行保护,目前无论从理论界或是实际工程均缺乏相应的研究。
耐火极限检验中使用的基材是Q235的标准I36b或I40b热轧普通工字钢梁,而实际工程运用中,钢构件的截面尺寸各种各样。检验报告中描述的钢梁与实际工程中的钢构件并无完全的对应关系,实际使用的钢构件和标准钢梁间应该如何进行换算,如何确定实际使用的钢构件的涂层厚度,国家尚无规定。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用现浇混凝土作外包层;钢构件内充水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
防火工程造成的火险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轻视火灾预防,对违规施工存在侥幸心理。消防部门应利用报纸、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钢结构阻燃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适时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消防培训,提高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执法守法意识。3.加强对防火涂料市场的规范管理
凡是防火涂料的生产厂家必须有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报告,方准出厂销售,并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技术性能、制造批号、储存期限、适用范围;消防监督部门应对每批防火涂料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抽检,并检验其包装、标贴、说明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于防火涂料的施工单位,明确要求持有相关施工资质。
在受理钢结构审核项目时,要求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明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工艺流程、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法等消防设计内容。承担消防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在施工前将施工方案报消防部门审核。对于设计不全、无施工方案的,消防部门可以下发不受理通知单并注明不受理的理由。
目前市场上防火涂料的品种繁多,其防火性能也不尽相同。不能把组成、制造工艺、质检方法和标准以及施用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用于保护钢结构;对钢结构防火涂料应根据钢结构耐火极限要求选用不同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1h时,可选用超薄型或薄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2.5h时,可选用薄型或厚浆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在2.5h以上时,应选用厚浆型防火涂料。部位且装饰效果要求高时,如屋顶承重构件可选用超薄型防火涂料,的柱及网架构件则可选用薄型涂料,隐蔽部位选用厚浆型涂料。不能将技术性能仅满足于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标准要求的产品未加技术改进就用于保护室外钢结构,露天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应考虑其耐水、防冻、防腐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涂料的防火性能。
防火涂料工程施工较快,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非常重要。通过施工现场检查,可以掌握施工队伍的情况、工程的进度、施工质量和产品质量。只有实地检查,才能发现隐患并及时督促整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从施工现场取样并对样品进行热性能分析、比较、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部门应让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出具质量检测报告,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在工程验收时,不仅要重视消防设施的验收,还应把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验收放在重要位置。消防监督人员不仅要眼看、手摸,还应配置测厚仪等必要的检测设备。对于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该返工的要返工,该处罚的处罚,确保钢
由于钢结构防火涂料是如今乃至未来社会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产品,只有检验机构、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部门联手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防火涂料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的英国。一百年后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建造了著名的铁塔,人们也开始尝试建造钢结构的独户住宅,从此钢结构建筑彻底改变了以往建筑造型的模式,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亦随之改变。早期的钢结构仅是部分构件、配件用铸铁、熟铁制成,到了19世纪80年代结构型钢的出现加快了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使钢结构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其第二次理论和实践的飞跃与创新的发展。
我国自1949年全国解放后,钢结构就在大跨重型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和高耸结构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钢结构产品迅速发展,尤其是国外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钢结构品质的提高,价格的降低,使钢结构在厂房、仓库、机场等建筑上广泛运用,继而推广到住宅、公共建筑、大跨度的体育场馆等方面。
高层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反映,又往往被当作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建成多幢高层钢结构建筑。上海环球中心(101层、高492米、用钢量6.5万吨),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建筑。
近年来,以网架和网壳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继续大量发展,不仅用于民用建筑,而且用于工业厂房、候机厅、体育馆、大剧院、博物馆等。无论在使用范围、结构形式、安装施工工法等方面均具有中国建筑结构的特色。如杭州、成都、西安、长春、北京、上海、武汉、济南、郑州等地的飞机航站楼、机库、会展中心等建筑,都采用圆钢管、矩型钢管制作为空间桁架、拱架及斜拉网架结构,其新颖和富有现代特色的风格使它们成为了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轻钢结构是相对于重钢结构而言的,其类型有门式钢架、拱型波纹钢屋盖结构等,用钢量(不含钢筋用量)一般为每平方米约30公斤。门式钢架房屋跨度一般不超过40米,个别达到70多米,单跨或多跨均用。单层为主,也可用于二层或者三层建筑。门式钢架和拱型波纹钢屋架都有相应的设计施工规程、专用软件和通用图集。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充分发挥刚辞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优点的合理组合,不但具有优良的静、动力工作性能,而且能大量节约钢材、降低工程造价和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对环境污染也较小,符合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方向。深圳赛格广场大厦,高291.6米,属世界最高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结构是用钢板、热轧型钢或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制造而成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钢结构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诸如混凝土、砖石和木材相比,强度要高得多,因此,特别适用于跨度或荷载很大的构件和结构。钢材还具有塑性和韧性好的特点。塑性好,结构在一般条件下不会因超载而突然断裂;韧性好,结构对动力荷载的适应性强。良好的吸能能力和延性还使钢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钢材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匀质和各向同性,而且在一定的应力幅度内几乎是完全弹性的。因此,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计算结果比较符合。钢材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质量可以得到严格控制,材质波动的范围小。
钢结构所用的材料单纯而且是成材,加工比较简便,并能使用机械操作,因此,大量的钢结构一般在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厂做成构件,精确度较高。构件在工地拼装,可以采用安设简便的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有时还可以在地面拼装和焊接成较大的单元再行吊装,以缩短施工周期。此外,对已建成的钢结构也比较容易进行改建和加固,用螺栓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迁。
钢材的密度虽比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大,但钢结构却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原因是钢材的强度与密度之比要比混凝土大得多,以同样的跨度承受同样的荷载,钢屋架的重量最多不超过钢筋混凝土屋架的1/3至1/4,冷弯薄壁型钢屋架甚至接近1/10,为吊装提供了方便条件,对于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结构,如建造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工程。重量轻也是一种重要的有利条件。
在钢结构的结构空间中,有许多孔洞和空腔,而且钢梁的腹板也允许穿越小于一定直径的管线,这样使管线的布置较为方便,也增加了建筑的净高,而且管线的更换。修坝都为方便。
钢结构建筑有点很多,但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较为欠缺。钢结构建筑的防火。防腐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钢材虽为非燃烧材料,但钢不耐火,温度为400度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降至室温下强度的一半,温度达到600度时,钢材基本损失全部温度和刚度,因此当建筑采用无防火保护措施的钢结构时,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使建筑损坏。比如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面包以银色铝板,在美国911事件中两个塔楼分别受飞机撞击后所产生的大火使钢材软化,最终导致大楼倒塌。所以重要的结构必须注意采取防火措施。目前常用的防火措施,一是采用进口的新型防火板―保全板;二是根据钢结构的部位不同分别采用厚型或薄型的防火涂料,并且露明部位涂装饰漆。
钢材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外受到风雨等自然力的侵蚀,必然会生锈老化,其自身承载力会下降,建筑的美观也会受影响。因此防腐问题也是钢结构建筑设计需要解决常见问题,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涂刷防腐涂料。然而现在虽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防腐涂料,可较为有效的防腐涂料还需外国进口。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佣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辅助结构加固法是采用另制的辅助构件,如型钢、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梁,部分或全部分担被加固梁的荷载。
在支座附近加腋后,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了,因此,截面的抗弯和抗剪能力都得到提高。
系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墙)、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内部修补法。
内部修补法是用压力泵把胶结材料压力混凝土裂缝中,结硬后起到补缝作用,并通过其胶结性使原结构恢复整体性,该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及耐久性等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等要求的裂缝的修补。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B、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D、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它柱列负荷;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6.某地铁站台膜结构平均风压分布系数数值模拟研究周颖,张其林,ZHOUYing,ZHANGQi-lin
7.有限元模拟膜张力计的平面内张力-平面外位移关系邓长根,于华南,DENGChang-gen,YUHua-nan
8.六边形孔蜂窝梁腹板的屈曲性能分析罗烈,于合勇,LUOLie,YUHe-yong
2.防屈曲支撑、普通和特殊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张耀春,丁玉坤,ZHANGYao-chun,DINGYu-kun
5.腹板开洞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和抗剪设计张伟,胡夏闽,ZHANGWei,HUXia-min
8.有色冶炼厂故坑附近工字型钢柱在炉料热作用下的耐火稳定性验算屈立军,刘红雅,刘效铎,高帅,QULi-jun,LIUHong-ya,LIUXiao-duo,GAOShuai
9.广州歌剧院复杂钢结构综合施工技术何啸伟,余运波,HEXiao-wei,YUYun-bo
10.新建昆明国际机场航站楼屋顶网架结构的抗火研究与设计建筑钢结构进展 张超,殷颖智,罗明纯,ZHANGChao,YINYing-zhi,LUOMing-chun
1.从汶川地震灾害看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李国强,陈素文,LIGuo-qiang,CHENSu-wen
5.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动力响应及破坏形态分析杨涛春,李国强,YANGTao-chun,LIGuo-qiang
8.交错桁架体系中桁架与柱的连接节点设计方法研究李启才,何若全,顾强,申林,LIQi-cai,HERuo-quan,GUQiang,SHENLin
9.方钢管混凝土柱-焊接腹板削弱钢梁节点选型及设计郭彦利,姚行友,GUOYan-li,YAOXing-you
10.轴心受拉柱脚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刘沈如,张其林,LIUShen-ru,ZHANGQi-lin
11.T、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本构模型及非线性分析研究李学平,吕西林,LIXue-ping,LVXi-lin
1.考虑单侧翼缘受载腹板屈曲的不锈钢钢管设计周锋,杨立伟,ZHOUFeng,YOUNGBen
6.美国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规范中轴心受压柱、受弯和压弯构件的稳定设计陈骥,CHENJi
4.索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气弹耦合效应研究武岳,沈世钊,WUYue,SHENShi-zhao
5.冷弯薄壁多孔货架立柱的稳定性分析与研究张卫国,ZHANGWei-guo
4.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骨架曲线的有限元分析徐亚丰,王连广,白首晏,梁力
7.美国AISC《建筑和桥梁钢结构应用标准法规》介绍(Ⅱ)王小杰,石成晓
3.钢结构梁柱梁翼内侧加劲板补强接头耐震试验及有限元素分析周中哲,饶智凯,CHOUChung-che,JAOChih-kai
4.蜂窝状钢骨混凝土L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郑廷银,苏明,陈志军,ZHENGTing-yin,SUMing,CHENZhi-jun
6.错层用组合王字形截面钢梁整体稳定性试验研究王经龙,于江,WANGJing-long,YUJiang
7.预应力双向网格单层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宋同,吴明儿,SONGTong,WUMing-er
10.钢结构抗火设计在上海水立方中的应用施碧波,殷颖智,SHIBi-bo,YINYing-zhi
1.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柱计算长度(Ⅰ):理论解释李国强,LIGuo-qiang
2.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柱计算长度(Ⅱ):数例说明王翼,李国强,WANGYi,LIGuo-qiang
3.反复荷载作用下L形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研究林震宇,沈祖炎,罗金辉,LINZhen-yu,SHENZu-yan,LUOJin-hui
5.大高宽比屈曲约束组合钢板剪力墙的试验研究陆烨,李国强,孙飞飞,LUYe,LIGuo-qiang,SUNFei-fei
6.高温下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的简化计算方法王静峰,韩林海,WANGJing-feng,HANLin-hai
9.日本琦玉超级体育馆的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进展 小堀徹,KOBORIToru
10.日本地震简介和日建设计的抗震设计山根尚志,YAMANETakasi
4.轻钢住宅墙柱体系轴压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张其林,秦雅菲,ZHANGQi-lin,QINYa-fei
9.美国、欧盟及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柱子曲线的对比刘大林,LIUDa-lin
4.高层建筑钢结构基于风振响应和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陈俊文,黄铭枫,CHANChun-man,HUANGMing-feng
6.台湾钢骨住宅大楼含制震组件之案例探讨苏晴茂,黄立宗,SUChyng-maw,HUANGStephen
8.一个奇特的除尘器钢支架的屈曲问题童根树,饶芝英,TONGGen-shu,RAOZhi-ying
9.建筑钢结构进展 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局部屈曲性能研究尧国皇,黄用军,谭伟,YAOGuo-huang,HUANGYong-jun,TANWei
钢结构在建筑体系发展的优势在于,钢结构为绿色环保节能性建筑,有效提高了建筑空间利用率,其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可塑性强,这是钢混结构无法比拟的。异型结构主要利用了钢结构的这些特征,但其施工过程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抗火性能差成为其弊端。
天津恒隆广场异型钢结构主要分布于西中庭和1、2、3、11、12、13、14、20、22轴主肋,其中西中庭异型钢结构为斜圆管型钢柱(Φ900×30),从-0.075开始斜起至+35.00m柱顶,斜起角度最大为78°共计5根,变截面箱型主梁(1000(600)×900×50×50),梁顶标高+35m,共计5根,最大跨度23m,最大单重43.5t;主肋钢结构分布于1、2、3、11、12、13、14、20和22轴线,主要截面形式为圆管、H型和箱型。1、2轴线轴线轴线为部分钢结构。。该设计理念是在结构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选择合理性,以最经济的投入创造在规定的条件和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3.2.1对接接头、角接头焊缝两端需配置板材材质及坡口型式与焊件相同的引弧板及收弧板。焊接完毕后,用气割切除引弧板及收弧板,并将焊件端面修磨平整。
3.2.2定位焊: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避免焊缝内部夹渣、气孔等缺陷的产生。由合格焊工按焊接工艺规程施焊,定位焊缝厚度不得超过设计厚度的2/3,要求表面无夹渣、气孔、裂纹。
3.2.3主焊缝焊接:用门型埋弧焊接机采取对称焊接,焊前要将构件垫平,防止热变形。
3.2.4节点板、连接板的组装焊接组装:节点板、连接板的组装要保证基准线与所连接构件的中心对齐,其误差小于0.5mm。
组装后,必须检查组装形状尺寸偏差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值。符合规定,应填写装配质量检验表,方可转入焊接工序。
3.3.1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严格控制焊接顺序,采取分散焊、对称焊,避免产生角变形、扭曲、旁弯等焊接变形;
3.3.3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组装质量和焊接区域的处理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修整,确认合格后方可施焊。检验焊材、垫板、引弧板。焊材的牌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4.3多层和多道焊时,在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清除焊道或焊层间的焊渣、夹渣、氧化物等,可采用砂轮、凿子及钢丝刷等工具进行清理。
3.4.4从接头的正反两面进行焊接全熔透的对接焊缝时,在反面开始焊接之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碳刨、凿子等)清理根部至下面出现焊缝金属为止,清理部分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部分的宽度。
3.4.5 每一焊道熔敷金属的深度或熔敷的最大宽度不应超过焊道表面的宽度。
3.4.6同一焊缝应连续施焊,连续完成,不能连续完成的焊缝应焊后缓冷和进行重新焊接前的预热。
3.4.7 加筋板、连接板的端部焊接应采用不间断围角焊,引弧和熄灭弧点位置应距端部大于100mm,弧坑应填满。
3.5.2 不同材质间的板接头焊接时,应按强度较高材料选用焊接工艺要求,焊材应按强度较低材料选配。
3.6.1下料装配时,根据制造工艺要求,预留焊接收缩余量,预置焊接反变形。
3.6.4 在同一构件上焊接时,应尽可能采用热量分散、对称分布的方式施焊。
3.5.1 焊缝焊接完成后,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和金属飞溅物,焊工自行检查焊缝的外观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应焊补或打磨,修补后的焊缝应光滑圆顺,不影响原焊缝的外观质量要求。
3.5.2组装焊接完成的构件必须检查形状尺寸,对变形进行矫正,采用火焰矫正、压力机机械矫正工艺。
3.6.1柱体下料:我公司箱形柱板采用双定尺,原则上不拼接。下料时其宽度公差,板的对角线公差必须预以保证。如需拼板时,对柱子只允许在楼面1/3高度处用拼接板。下料采用数控切割机。
3.6.2坡口加工应严格按图和工艺文件要求,保证坡口角度。及有关尺寸的正确,清除飞溅、熔渣,打磨去表面氧化层。
3.6.3在模具上将经过加工的内隔板,焊槽衬板组装成内隔板组。其内隔板组外形尺寸误差为:0~-1,焊槽尺寸必须电渣焊孔的尺寸大小一致。
3.6.4在组立机上进行组立,以一翼板为底板,先行划线,核对翼板的宽、长、坡口情况和内隔板外形尺寸情况。
3.6.7CO2气保焊焊接隔板上二条焊缝,UT控伤隔板焊缝,该焊缝为一级焊缝。GB1135-89,B级、Ⅱ级合格,100%UT。
3.6.8 组立机上,将U型柱组立成箱形柱,点固焊缝应点在两侧坡口底部,保证焊透,不得有缺陷,焊点不宜过高。
3.6.10对箱形柱四主角焊缝进行双弧双丝焊,保证全熔透焊缝根部焊透,焊接应同时、同向、同工艺参数焊接两条主角焊缝。对于板厚较大的焊缝,还应按工艺要求采用多层多道焊法。
3.6.11工件转至端面铣,对箱形柱的封板端进行铣削,将预留的加工余量铣削掉。铣削箱形柱的另一端,并铣出坡口角度,加焊垫板条。控制柱长尺寸,由于柱-柱对接时,焊缝要收缩,柱还有弹性压缩变形,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故一般柱长公差应取其正值,使安装后,柱顶标高能符合要求。如若安装时,发现柱长应作修正,这时应及时将要求反馈工厂,并在箱形柱铣削另一端时,将其长度尺寸予以修正。
3.6.12当箱形柱两端铣削好后,即转入装配工序。这时应以柱顶封板端为基准,在距柱高下端1m处划出各面的十字中心线,并作出标记,确定N面,作为按装时的依据。根据各面的十字中心线,划出各面的连接板、耳板等装配位置线钢柱进入抛丸前必须对柱两端内隔板中开孔处进行封闭,保证柱内清洁无异物。
3.7.4管件的对接工艺措施:所有管件应尽最大长度下料,若需拼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管杆件节间间最多可设一个拼接接头,拼接位置应留在内力较小处,一般接头位于节间长度1/3附近。钢管与钢管之间的对接,内设衬管,对接在专用的钢管对接胎架上进行。
根据弧形钢柱本身外型特点制定测控方法,即在柱的顶部,由制作厂确定的在钢柱柱顶四边做好四个十字标记,再用油漆笔做上现场的控制记号,事先在图纸上计算出柱子顶部标记好的三维坐标值(x、y、z)。
在弧形钢柱安装前找到弧形钢柱顶部上设定4个点的x、y、z的坐标,再根据弧形钢柱模型上确定x、y、z的相对整个建筑物的位置,获得其坐标值。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定位x、y、z的位置,在弧形钢柱安装时将对应点的x、y、z与之相对应并校正到位。
在柱子吊装到位后,将全站仪架设到视野开阔平整能够便于大面积观测的平面上,在柱子校正过程中,将反射片置于柱子顶部逐一测量各点,全站仪可以准确测定空间指定三维坐标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的任意点。采用全站仪测定构件上定位好的三维坐标点可保证弧形柱的精度需求。
弧形主肋截面最大为13轴的主肋,钢箱梁截面1150*1350mm,每米重量达1.7t。在以后的安装过程中,13轴主肋难度最大,下面对13轴主肋安装方法进行简单描述。根据塔吊的起重能力和构件的位置,将13轴主肋进行分段,总共分为13节,见下图:
黑粗线位为临时刚性支撑截面为H700*500*25*30,临时支撑钢结构主肋。主肋钢结构测量:
根据主肋的图纸及模型,在主肋安装前找到主肋上设定的8个点(上口4个,下口4个)的x、y、z的坐标,再根据该主肋模型上确定x、y、z的相对整个建筑物的位置,获得其坐标值。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定位x、y、z的位置,在主肋安装时将对应点的x、y、z与之相对应并校正到位。见下图:
近年来,随着建筑外观的形式层出不穷,异型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异型钢结构施工中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有拼装施工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和整体顶升法等。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场地条件应分别进行不同施工方案的选择与优化。天津恒隆广场结构是一种结构新颖、受力复杂的结构体系,其成功的深化设计和施工经验将为今后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借鉴。
[1] 贾宝荣,罗永峰,乌建中.龙门钢塔结构的非线性整体稳定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08(02)
[2] 刘晓,罗永峰.复杂大跨空间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稳定分析[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7(03)
伴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不断攀升与价格的下降,用钢来建造房屋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反映在各类方兴未艾的大跨项目中,甚至在各种中小跨度的项目里,选择钢材作为建筑材料或是装饰材料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材料的多样性选择为建筑师提供更多表现手段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设计要求。
尽管结构形式的选择通常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建筑师也必须对影响结构和连接设计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即使国内绝大多数钢连接构件的设计由制造商完成,建筑师也必须对于现代钢结构建筑结构构件的连接方法、控制性原则和导致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钢结构构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截面多样性:一方面,钢材的各向匀质性使得它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这与木材的各向非匀质性区别显著:同为线性结构构件,钢结构的截面多样性是木结构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有工字钢而没有“工字木”的原因,杆件结构中连接构件几乎全部是钢也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钢结构构件的截面形状也对连接设计也产生强烈的影响。在受力范围允许的情况下,不同型钢的选择可以导致不同形式的连接。
1.构件的来源:理论上钢结构构件或是连接构件具有任意加工性,但在各具体项目中,结构构件与连接构件总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有经验的设计师通常选择容易获得,方便安装的型钢,并设计出简单有效的连接方式与连接构件。
2.连接手段的限制:钢结构的施工特点之一是采用工厂加工、现场装配。这是区别于传统砌筑方式而产生大量节点的原因。各种型钢之间的连接,主要有三种手段:铆接、焊接和栓接。钢结构建筑的早期多采用铆接,施工简单但需要在构件上挖出洞口而降低了断面性能,容易在节点处产生集中应力,近来较少采用。采用焊接的节点,外观简洁而荷载传递效率连续,但施工作业要求较高。后期出现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同样可以达到类似焊接的强度要求,在现代钢结构中大量采用。
3.连接构件具有层级性: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之间存在复杂而逻辑的层级关系,在连接层面,这种层级关系反映为构件尺寸与安装先后的差异。连接的目的是实现层级转换,也是实现力由三维向二维转化、最终传递到一维构件的关键。复杂的连接通常由立体连接构件、平面连接构件组合完成。
4.连接构件所处的平面:两个线性结构构件总是处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为构件应力的发生平面,连接构件为了有效抵抗这个平面内的应力、弯矩或剪力,常常设计在此平面内,如钢管与拉索的焊片总处在这两者构成的平面中;在多个构件的连接情况下,组合的平面构件可以与立体的受力情况相对应。
钢结构建筑的结构构建包括杆件与索两种基本类型,由此产生的连接方式可分作索与索的连接,杆件与杆件的连接,索与杆件的连接。无论平面结构或是空间结构,由于构件单体的线性特质,结构体系的复杂与否并不会导致更多类型的连接,而复杂的连接可看作由这三种基本类型组合而成。
索在结构体系中只承受拉力,内力沿索的轴线不变,索的截面不会因长度变化而变化。其连接特点如下:
c. 多根索的连接需要设计新的节点,根据索与索结合方式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如常见的单层或双层索结构,根据布置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出现平行或辐射等形式。索网的轻质有效,迎合了人们对轻巧与透明的普遍追求。皮亚诺设计的位于意大利的Banca Popolare di Lodi总部室外广场的玻璃顶(图2),受力结构由上下两组索网相互拉接而成,玻璃夹在结构中间,并由水平向的联系索加强稳定,固定于四周混凝土墙体之上,所有节点均为索-索连接,轻盈而透明的屋顶表现了索在特定场合的优势。
杆件较索更早出现,应用也更广泛,由于杆件既可受拉也可受压,这使得杆件之间的连接设计也较索更为复杂多变。决定杆件连接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a.杆件之间的交角,b.杆件各自的截面形式。前者由结构体系决定,后者可以在连接设计阶段选择不同型钢或进行组合,以方便连接构件的设计。
在交角非垂直的情况下应该谨慎选择构件截面,降低节点设计难度。在柏林某信息中心(图3)的梁柱连接中,圆钢管柱被突兀地截断,然后与多块钢板焊接于工字钢梁,交接显得十分机械而僵硬。与之形成对比,赫佐格设计的汉诺威展览大厅(图4)屋顶处梁柱连接设计中,一方面,选择拉索避免了杆件间的非垂直交接;另一方面,方形钢管柱在连接处的分解与圆形变化,使其与圆形钢管梁之间的连接过渡的自然合理。
在贝聿铭设计的美秀博物馆(图5)屋顶构架中,多根杆件的立体交接没有采用常规球形节点做法,而是设计了一个多方向板式铸钢节点构件,横向钢管贯穿其间且保持截面不变,其余构件在节点处转化为钢板与节点构件用螺栓连接,从而保证了结构面与屋顶面平行,取得简洁平整的效果。如若用普通球形节点,那么庞大的节点势必使屋顶构架显得沉重,也无法反映传统木构建筑中榫卯连接的简洁,更难以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
虽然索最符合钢材的材料性能,但由于它是只具备单向抗拉性能的柔性构件,所以索与杆件结合组成的结构体系可以取得轻盈与稳定的双重优势,如近年来在大跨领域十分流行的张拉弦结构。即使在较小跨度建筑中,索与杆件组合的方式也相当普遍。
连接设计根据索的连续与否,须采用不同的连接件以对应:位于索端部的连接,需要通过索套、螺栓、焊片一系列构件与杆件固定,此种连接程序构造简单合理,应用也十分普遍,同时可以选择索套夹焊片或是焊片夹索套两种不同的方式。如意大利热那亚旧海港的重新开发项目中(图6),索膜与杆件的连接在分别涂以灰色和白色的不同的层级中采用了上述两种方式。但也可以通过索套的特殊设计与杆件直接结合,需要注意的是焊片的省略意味着索套必须承担转化索与杆件所成角度的功能,如吉芭欧文化中心(图7)拉索与基座的连接:尺度夸张有力且旋转了一定角度的索套整合了焊片的功能,使得这一节点在此类连接中独树一帜。位于索中部的连接,可以采用索夹,索卡(少数情况下也可采用焊接的办法)来固定索与杆件的位置。汉诺威贸易交易大厅(图8)鱼腹梁中,上弦杆与下弦索的连接设计采用了索卡固定。
在相当一部分的钢结构建筑中,结构对于构件形式与尺寸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这就给构件与连接设计带来相当大的设计余地。建筑师对于构件形式与尺寸的选择与连接设计或者说连接形式息息相关。对国内设计师而言,实际情况常常是有限的型钢选择与为数不多的成型连接构件,所以设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这些方法或手段常常带有纯粹表现的色彩。
1. 分解 分解的对象是结构概念中抽象的单一构件,在实际连接中常表现为构件数量的分解或截面形式的分解。这一手法在包括了钢结构的杆件体系的连接设计中颇为常见,如悬挂结构中的受压杆常分解成几根杆的组合;柱子常分解为束柱等等。这些分解有的是出于结构受力的需要,有的仅仅是为了在构件中制造间隙,方便连接。复杂节点采用分解设计有利于提炼出连接的基本形式,从而达到简化连接概念,整合节点设计的目的。
位于美国休斯敦名为Cy Twombly 画廊(图9,图10)的钢结构屋顶连接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分解的概念,巧妙地将多层的屋顶结构与遮阳系统结合起来。首先是由工字钢组成的网格状遮阳结构,天窗结构悬挂在遮阳结构之下。由于受拉构件更符合钢材力学性质而尺寸较小,因此悬挂的拉杆没有分解,而钢梁受力较为复杂(受弯、剪),故尺寸较大且由一根分解作两根。整个屋顶设计逻辑清晰,与屋顶功能上的分层概念相得益彰。
2. 转化 截面形式的考量与尺寸的转化也是连接设计的主要问题。转化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构件截面,方便连接设计。构件截面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管状类截面(如圆钢管)及非管状类截面(如工字钢)。前者之间的连接往往需要缩小截面,如网架球节点处的缩小了的实心钢管。后者之间的连接通常对构件做简化处理,如去掉宽翼,只保留型钢的高度部分,而且常与分解设计相结合。除了改变构件截面形状外,沿垂直于构件轴线的面将构件切断后,再设计新的节点去连接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前面讨论过的美秀博物馆(图2)屋顶构架节点中,钢管截面的转化不仅带来连接的便利,也使得节点设计的灵活性得以体现,在表达传力的同时,利用雕塑似的造型设计将力的流动视觉化、艺术化。
3. 整合 整合设计立足于减少构件种类及数量,简化连接方式,强调结构形式方面的整体性,使得这类设计作品往往具有优雅的形象。这种方法有两个前提:1)各节点受力方式相同。2)结构构件截面形状类似、尺度近似。受力方式相同保证了选择相似截面的科学性,截面形式相似、尺度近似则保证了视觉的整体性。
福斯特设计的由钢和玻璃组成的英国剑桥法律系楼(图11)的外表皮,模糊了窗、墙、屋顶之间的概念,构件间的连接采用整合设计正好表达了这一思想。编织状的表皮是由许多高度极小的拱型空腹梁交织而成的结构,所有构件皆为圆形钢管焊接,整个结构显得匀质而典雅。无独有偶,OMA设计的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图12)的表皮设计运用了同样原理。为了达到整合的效果,整个建筑的所有表面完全由相交成菱形的工字钢组成,工字钢截面形状、尺度大小完全一致,联结方式也统一采用铆接,经过受力分析计算,在受力较大、需要加大截面高度的地方采用了两根或三根工字钢叠加完成,手法理性而又浪漫,成就了图书馆安静祥和的气氛。
尽管类型可以分析归纳,方法可以分类总结,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成了教条,也不意味着获得优秀设计有了方程式。由于对钢材性能的挖掘与对形式极致的追求,导致连接设计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因素,即使这样,连接构件的设计也不应成为工程师或构件商的责任,因为技术的扎实储备始终是建筑师获得优秀连接设计的无法超越的渐进步骤。虽然符合钢材性质的连接方式(铆接、焊接、拴接)必须要遵循这些定律并在钢材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设计,但是优秀的设计仍然能够找到优美的连接的形式而不会因为受到约束而产生刻板的机械产品。即使美观在各个时代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但一种内在的、符合材料逻辑的吸引力必然会突破风格或理论的限定而达到美的真谛。
[4] [芬兰]伊萨·皮罗宁,钢的建筑造型,高辉、陈治国、王虹译,天津大学,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2004
[5] [日本]日本钢结构协会,钢结构技术总览,陈以一,傅功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德国] 舒立茨等,钢及结构手册,殷福新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7] 朱竞翔,约束与自由——来自现代结构先驱的启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论文,1999
图3:[德国] 舒立茨等,钢及结构手册,殷福新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图7:[芬兰]伊萨·皮罗宁,钢的建筑造型,高辉、陈治国、王虹译,天津大学,2004
图8:[德国] 舒立茨等,钢及结构手册,殷福新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